青少年口腔健康矯正黃金期

從預防治療到自信笑容的全面照護

口腔健康概述

青少年正值充滿活力與創意的年紀,但在忙碌的課業與課外活動中,常常忽略了口腔清潔的重要性。建議每半年定期檢查牙齒,並持續維持良好的清潔習慣,才能及早發現問題,並獲得適當治療

每天刷牙、使用牙線

剛萌發的大臼齒與牙縫是清潔上的死角。確實使用牙刷與牙線,搭配牙菌斑顯示劑,可以有效減少牙菌斑堆積,降低牙齦發炎與蛀牙的風險

刷牙重點:
(1) 水平刷法:每次刷兩顆牙,來回刷約20下後再換下一段。
(2) 刷完整口牙面:先刷外側一圈,再刷內側,最後是咬合面。
(3) 刷臼齒外側時,嘴巴微微閉合較容易清潔。

牙線重點:
將牙線通過牙縫最緊處後,緊貼牙面呈C字型,往上輕滑清潔,避免用力過猛傷及牙齦。

家長陪同使用牙線棒

定期檢查

多數恆牙的早期蛀牙會從牙縫開始,需透過定期檢查與X光片協助才能及早發現與處理
另外,健保目前補助青少年每3個月塗氟一次,搭配良好清潔習慣,可大幅降低蛀牙進展速度

飲食習慣

青少年常攝取高糖飲食,進食次數也多,回家後飯後清潔常被忽略,導致蛀牙機率增加
建議:減少糖分攝取(尤其是含糖含乳飲料)、減少用餐次數、餐間多喝水,有助降低蛀牙風險

常見的口腔問題

每天刷牙、使用牙線

齲齒(蛀牙)

需藉由X光片協助評估蛀牙深度

(1) 早期齲齒:尚未需要補牙,可透過塗氟、加強清潔與飲食調整來抑制蛀牙發展
(2) 中期齲齒:應盡早清除蛀牙,範圍較大者可考慮陶瓷嵌體修復
(3) 嚴重齲齒:可能需接受活髓治療、根管治療,甚至拔牙

牙齦炎

青少年牙齦發炎的情形常見,常與以下原因有關:


A. 口腔清潔不確實:牙菌斑累積於牙齦邊緣,導致紅腫與流血
B. 缺乏維生素:尤其是維他命C,會影響牙齦組織的修復能力
C. 青春期賀爾蒙變化:使牙齦對牙菌斑反應更敏感
D. 鼻塞或口呼吸習慣:導致口腔乾燥、唾液減少,自淨能力下降,牙菌斑更易堆積,增加牙齦發炎風險

口腔潰瘍

青少年常因壓力、作息紊亂、營養不足或咬合不正導致口腔潰瘍。建議適量補充維他命B群、C,減少熬夜,避免辛辣或油炸食物
若潰瘍反覆發作或持續超過兩週,應就醫檢查以排除其他潛在問題

智齒

約在17歲左右開始出現智齒相關問題,如牙齦發炎、蛀牙或咬合異常建議定期檢查,由醫師追蹤智齒的生長情況,若出現不適可及早處理

以下情況建議拔除智齒:
(1) 反覆發炎或紅腫
(2) 智齒長歪或無法順利萌出
(3) 影響前方牙齒健康(如造成齲齒或牙周病)
(4) 智齒本身蛀牙或無法清潔乾淨
(5) 準備接受矯正治療

智齒

口腔外傷

青少年在運動中易發生牙齒與下顎外傷,常見情形與處理建議如下:

(1) 牙齒斷裂:保留斷片,盡快就醫
(2) 牙齒鬆動或位移:立即就醫處理
(3) 恆牙脫落:勿刷洗脫落牙,可放入牛奶或生理食鹽水中保存,並在60分鐘內就醫
(4) 顎骨骨折:若有咬合不正、下巴偏斜、開口困難或劇烈疼痛,應立即就醫
(5) 軟組織撕裂:先冰敷止血,儘速就醫處理

青少年矯正

矯正黃金期

青少年處於生長發育階段,顎骨尚未定型,牙齒與骨骼仍具可塑性,矯正效率高、效果好,矯正後牙齒整齊,更容易維持口腔清潔與健康

牙齒矯正的目的

(1) 排列整齊:改善牙齒擁擠、歪斜、咬合不正等問題,並降低蛀牙與牙齦炎風險
(2) 改善臉型:修正暴牙、戽斗、嘴突、露齦笑等,提升外觀與自信
(3) 維持口腔健康
(4) 預防顳顎關節問題

常見適合矯正的情況

(1) 暴牙、嘴巴無法閉合
(2) 牙齒擁擠難以清潔
(3) 下巴過小或過大
(4) 臉型不對稱或歪斜

青少年常見矯正方式

(1) 固定式矯正器(金屬矯正):效果穩定、效率高,但較明顯、清潔不易
(2) 隱形矯正器:美觀、可自行取下清潔,較適合自律性高的青少年
(3) 功能性矯正器:針對骨骼生長期使用,可調整顎骨發育方向

本文由林芳槿醫師撰寫